学校首页  |  联系我们 

理论学习

当前位置: 首页>>党建工作>>理论学习>>正文

【党史学习教育】三大战役写下战争史奇迹

发布时间:2021-04-21 作者: 点击:[]



油画《西八里阻击战》平津战役纪念馆供图

油画《运筹帷幄》平津战役纪念馆供图


时至今日,人们谈起那场决定中国命运走向的人民解放战争,总是感叹其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。

辽沈、淮海、平津三大战役,历时142天,共歼灭154万余人,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,为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了基础。

平津战役纪念馆馆长王培军说,这场大决战无论规模,还是战果,都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战争奇迹。

著名军旅作家王树增曾撰文说,这场战争的进程与结局,远非通常的军事理论可以解释。很多人一直都在探究,到底是什么“推翻了正统军事公式的因素”?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赢?

一、共产党政令一致、思想一致、行动一致

解放战争打响之前,国民党军事力量优势显著,人数接近500万,装备精良,重炮全是美式榴弹炮,连士兵的鞋带都和美军一样;共产党军队只有127万人,还有部分是民兵,主力步兵部队的装备就是步枪,民兵则是举着大刀上战场。

在王培军看来,中国共产党有一个国民党不可比拟的优势——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。

辽沈战役中,解放军进攻的第一个目标是有15万国民党军固守的锦州,力图封住东北大门,将国民党军就地歼灭。

攻打锦州的是东北野战军主力,6个步兵纵队和炮兵纵队攻坚作战,另有3个步兵纵队分别在锦州西面的塔山和东面的黑山、大虎山阻击国民党军从华北和沈阳向锦州的增援。

因《半夜鸡叫》闻名的作家高玉宝,曾亲历了惨烈的塔山之战。他曾回忆,解放军击退了国民党军“东进兵团”数十次猛烈进攻,死守阵地,为攻克锦州赢得了时间。

坚守塔山的很多部队连重机枪都没有带,在阵地上被压得抬不起头来,但士兵们都有一股必胜的劲头。

国民党军上将、东北“剿总”副总司令范汉杰始终想不通,为什么11个师的部队,还有飞机大炮助攻,就是过不了小小的塔山。

王培军说,政令、思想和行动的一致,为战役的胜利提供了组织基础。解放军在各大战区形成的以本区主要政治、军事首长为核心的集体领导制度,以及军区首长定期向中央军委汇报军事、政策等情况的汇报制度,在保证军事指挥上下统一的基础上,也增强了各军区作战的坚定性和灵活性。

而国民党内部却始终存在派系斗争,心思不齐,彼此意见不和,各有私心,根本无法有效配合。国民党第9兵团惧怕半路被解放军设伏全歼,一路上走走停停。东进兵团虽有蒋介石的亲自督战,行动比较积极,但在塔山遭到东北野战军顽强阻击,迟迟不能靠近仅有30里路程的锦州。

二、解放军为人民而战,信念坚定

被蒋介石认为“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奇耻大辱”的,是那些毕业于黄埔军校、曾在抗战中立下战功的高级将领,在解放战争中,竟被我军普通小战士,甚至是民兵生俘,其中不乏杜聿明、黄维等名将。

辽沈战役俘虏国民党正规军30多万人,由于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甄别,解放军干脆在旷野中用树干搭起一座门,名为“解放门”。愿意跟着共产党部队参军的,从门里走过,就算被“解放”了;不愿意的从门边走,给两块大洋回家。

最后,有2/3的国民党士兵踏进了“解放门”。解放战争打到中后期,许多国民党的将士都开始疑惑,自己究竟为什么而战,被俘虏后,主动入编成为“解放战士”。

而人民解放军则是一支有着坚定信仰的队伍,他们为人民而战,为了新中国而战,坚信自己做的是正义的事业。

解放军用顽强意志,死死“啃”下一个个听上去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辽沈战役后,为了“神速入关”抢占主动,东北野战军来不及休整,就“不惜疲劳、不怕减员、不怕挨冻受饥”夜行晓宿。一些东北籍的军人临走前,在刚解放的家乡的土地上磕了几个头,头也不回地奔赴平津战场。

平津战役纪念馆里有一张《西八里阻击战》的油画,那是华北第2兵团抱定“坚决包死敌人”的决心,顽强阻击国民党王牌35军的情景。该部第12旅以少数兵力,在冰雪冻石之上构筑了大纵深的三道防御阵地,打退敌人多次进攻,持续激战30小时,迫使国民党35军1天仅仅前进了16公里。这为华北兵团主力赶到赢取了宝贵时间,为之后全歼国民党35军立下首功。

在天津战役中,东北野战军更是以摧枯拉朽之势,只用29个小时,就攻陷了被“大堡垒化”的天津城,全歼国民党守军13万人,活捉天津警备区司令陈长捷等。

王培军说,正是这些英勇顽强的革命战士拼得的一场场胜利,换来了整个战略决战的最终胜利。

毛泽东在平津战役结束后阐述北平和平解放的原因时指出,“这个事实的发生,是人民解放军十分强大,所向无敌,国民党军队中的广大官兵战意消沉,不愿再作毫无出路的抵抗,北平广大人民群众坚决拥护真正民主和和平的结果。”

三、民心所向成为“军事公式里巨大的未知数”

抗战胜利后,国民党军政大员打着“接收”的旗号发起了国难财,他们把土地、企业、矿山都拿来中饱私囊。一些国民党高级将领一边指挥作战,一边做生意,物价飞涨,老百姓民不聊生。

而共产党一直在开展土地改革,部队纪律严明,让普通百姓、穷苦农民都信任共产党,愿意跟党走。

在东北,吉林市4000名女工,连续奋战40天,制成8万套军大衣,送往平津线。在华北,仅冀中就出动30万民工,半个月内修路3000多公里,架桥64座。在攻占天津战役中,4万余人民群众愣是用木榔头、凌枪等工具,砸开了安新县至杨柳青间130余公里的大清河,破冰运输,支援攻城部队。

解放区曾流行这样一个民谣,“最后一碗米,用来做军粮;最后一尺布,用来缝军装;最后的老棉被,盖在担架上;最后的亲骨肉,送到战场上。”

在平津战役中,解放军参战部队有几百万人,而支前民工竟有158万人。王培军说,事实也证明了,凡事只有紧紧依靠人民,代表人民的利益,才会取得最终的胜利。

天津党史专家王凯捷从小听邻居讲解放天津的故事。当时解放军入城后的表现,让老百姓十分赞叹,战士们都在大街上整齐地休整,绝对不进老百姓家。有老百姓给战士送粥,战士们不接,因为“解放军有铁的纪律,不允许拿老百姓一粒粮食”。

一名老战士曾向王凯捷回忆,当年他们在天津城里搜索敌人残部时发现,一个小杂货铺的柜台上放着一只漂亮的手表。为了保护老百姓的财物,战士们将手表挂在杂货铺门外的小树杈上,留下一名小战士看管,直到杂货铺主人回来后物归原主。

“民心所向,是共产党能胜利的一个根本原因。”王培军说。而这也被外国记者认为是“大大抵消了”国民党军在战争初期的装备优势,甚至“推翻了正统军事公式的因素”,成为“军事公式里巨大的未知数”。


(来源:中国青年报)


上一条:【党史学习教育】“只点一根灯芯”的故事 下一条:【党史学习教育】青年人,总书记在两会上@了你

关闭



Copyright © 1998-2008 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网站. Cn All Rights Reserved


地址:中国·河南·郑州市金水东路180号 邮政编码:450000


国贸小微

官方微信

官方微博